一九一二∼一九二六年的大正時代,不只是台灣讀者,對於日本人來說,也是個容易被忽略的時期,它缺乏此前明治的波瀾壯闊,也沒有此後昭和的慘烈破壞。但這個相對平靜的年代,卻也是吸收了西方文明半個世紀後,日本在物質精神上匯集為市民社會,在政治生活上形成大正民主浪潮。 當時的國際情勢,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,大量海外訂單湧入未受波及的日本,使其取代歐洲成為世界外銷工廠。景氣的熱潮,進一步促使大眾文化的拓展,電影、廣播、登山、海水浴、甲子園球賽,成為一般庶民的娛樂活動,而今日我們熟悉的可爾必思、松下電器、阪急百貨,亦發跡於大正時代。
但在璀璨文化的表象之下所潛藏的,卻是社會矛盾的不斷擴大,勞資糾紛、小作爭議,乃至公娼問題,無數的伏流在社會底層蠢蠢欲動。這股壓力,以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的關東大地震為契機,引爆了民眾的不安意識,也逐步將日本推向軍國主義的道路。 對於當時的台灣人來說,大正時代也是日本對台統治,真正由軍政轉向民政的時期。大正四年(一九一五)噍吧哖事件後,漢人的大規模武裝抗日式微。大正七年,田健治郎成為台灣首任文官總督,以「內地延長主義」政策,推動市街改正,重整台灣行政區劃:發佈教育令,確立教育體制:制定「法三號」,將日本法律延伸至台灣。
在這一連串改革為背景下,大正九年(一九二○)由台灣留學生組成的「新民會」,引導此後多項政治運動。而大正十年年成立的「台灣文化協會」,則成為民族運動的大本營。此外,同年展開的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」,成為二○年代台灣社會運動主流,台灣人的自我意識也逐步形成。
歷史是人與人、社會與社會、國家與國家間不斷對話激盪的結果,不可能封閉在自我的空間中獨自完成。欲理解台灣近代的發展,就必須認識日本近代的發展,相同的,欲認識日本近代,也不可以忽略當代的世界局勢。本書以市民生活為出發點,結合世界史的角度,帶領讀者一窺大正日本的真實原貌。
本書特點
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陳慈玉教授專文導讀。
◎第一本讓台灣讀者深入瞭解二十世紀初期日本生活樣貌的作品。
◎要瞭解二○年代內地延長主義、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等台灣重大事件的時代背景,本書是不可或缺的基礎知識。
◎本書收錄八十餘幅珍貴老照片,是喜愛歷史的讀者們不可錯過的珍貴資料。
作者
竹村民郎
一九二九年出生於大阪市。 立命館大學文學部畢業。前大阪產業大學客座教授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員。 著有《獨占與兵器生產》(一九七一)、《廢娼運動》(一九八二)、《笑樂的系譜》(一九九六),編有《關西現代主義再考》(二○○八)等多部作品。
譯者
林邦由
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。喜愛歷史、旅行,以及用右手食指按相機快門。現為玉山社專任編輯。
※下單前歡迎來信或來電詢問有無現貨 service@tipi.com.tw (02)2775-3736
※商品圖檔因螢幕顯色差異略有不同,以實際商品顏色為準。
※訂單成立及付款完成後開立發票,發票金額為使用優惠折抵後的淨額。
※發票將與訂購商品一起出貨,約3─7個工作天送達。如遇週六日、國定假日與連續假期,或颱風等不可抗力因素將順延。
※如您收到訂購商品後未收到發票,或有其他需求,歡迎運用「聯絡我們」,我們將於上班時間盡快回覆您。
※售後服務:若收到瑕疵商品,請申請更換新品。回頭書除外。
※本公司保留接受訂單與否及出貨權利。
※亦可參考以下實體書店門市或網路書店。各通路庫存、售價與營業時段不一,請逕洽該店,以該店實際情形為準。
我們使用 cookies 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體驗。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,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s,點此查看 隱私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