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 介紹
《從建黨到執政:民進黨相關人物訪問紀錄》
就像經濟學者談論經濟發展會認定一個起飛(take off)點ㄧ樣,政治學者會把「反對黨的成立」當作政治發展的起飛點,標誌著壟斷性體制進入競爭性體制。
那麼,1986年在台北圓山飯店宣布成立的民主進步黨,突破長期戒嚴下的黨禁,導致1987年解嚴,當然是台灣政治史上「天大地大」的事件;尤其,十四年後民進黨竟能使中國國民黨交出政權,取得總統大位,這個政黨輪替驗證了台灣民主化的真實性。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?
作為一個歷史學、政治學的研究者,心中自有一些答案,但欲具體回答這個具有現實意義與學術意義的重大問題,因時間太近不可能有公開的官方檔案可用,於是口述歷史(oral history)的累積成為迫切之事。
本書訪談十五位當年參與民進黨從黨外、組黨到執政的關鍵人物,透過親歷參與者之口,瞭解台灣在這三十多年間的民主政治發展。這十五位受訪者之中,有些人已經淡出、退出政壇,甚至另立政黨,或頻跑中國,以今日眼光來看,都可能不符合「政治正確」,但是如果平心閱讀他 / 她們的訪談紀錄,可以發現其當年的重要位置,這就是歷史的態度。
《李遠哲與台灣首次政黨輪替》
2000年政黨輪替的關鍵經過首度公開,
為台灣當代民主政治的里程碑留下真實記錄。
一個社會一旦政治開始出現政黨輪替,就會進步得比較快;台灣從而必須及早建立政黨輪替、公共監督、做不好就換人的民主政治機制,使社會不斷邁向改革與進步。--李遠哲
2000年,台灣的總統選舉首次出現政黨輪替,長期執政超過半世紀的國民黨交出執政權,而在這台灣當代民主政治劃時代的里程碑中,李遠哲發揮了相當重要的影響,參與國政顧問團、兩岸政策小組等,在選前選後為新政府提供諮詢,希望為台灣注入向上提升的能量。
作者長期從事新聞工作,接觸過不少知名人物,他形容李遠哲:熱情、誠懇、有話直說、充滿正義感。雖然在學術上已有相當高的成就,卻關心並且熱心參與公共事務,即使因政治惡鬥而受到傷害,也不改其志。
本書是作者根據李遠哲的2000年筆記,以及多次親身訪談後所撰寫,對於2000~2008年李遠哲在新政府中擔任的角色,有最直接的描述,為這段台灣民主政治史的重要階段,留下珍貴的記錄。